2021年12月28日,南京、江阴相继发布疫情通报,两名染疫人员均系长江引航中心工作人员。作为要经常登上外轮工作的引航员,一时之间引发大家好奇:引航员是做什么的?他们的工作有怎样的特点?
船舶是流动的国土,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保障水上生命财产安全,外籍船舶进出我国港口或在港内航行、移泊、靠离港外系泊点等,必须申请引航。对港航企业来说,船舶引航是整个物流链的第一环和最后一环,引航员的使命就是保障船舶进出港、特殊水域航行、靠离泊操纵的安全。
作为外籍船舶接触到的第一个行使国家主权且能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的中国人,每一位引航员都承担着“把世界引进中国,把中国引向世界”的职责。引航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中国形象,体现着国家海运发展综合水平,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被誉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2021年12月15日深夜,泉州港引航站接到救援信息:韩国籍船“CH BELLA”轮船员不慎被严重烧伤,急需进港靠泊及时医治,而引航站实行集中封闭管理模式,引航员工作量为疫情前的三至四倍。此时,刚完成任务的齐冬林主动请缨,引领该轮安全靠泊,最终,伤员脱离生命危险。齐冬林返回驻地已是清晨6点,过去25小时,他工作了21小时,医护防护服换了五套,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2021年6月7日,巴拿马籍散货船“汉拿山”轮靠泊北海石步岭港区后检出船员核酸阳性,应防控要求,该轮12日离港返航。北海引航站方卫平听到消息后主动要求引领离港,他顶着大风登轮,克服恶劣海况,成功完成离泊引航作业。出于疫情防控考虑,接送方无法提供引航员下船协助,且要求引航员不进入拖轮舱室。拖轮在大风浪中剧烈摇晃,室外甲板严重上浪,方卫平经受了近两个小时的风浪洗礼后才返回到码头…
2021年8月,巴拿马籍“白鹭”轮在广西铁山港锚地等待进港,该轮船上有船员16名,7名船员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其中,中国籍船员4人、缅甸籍船员3人。北海市政府决定对船员实施救治,北海引航站派出鲁长成执行引航作业。为做好疫情防控,鲁长成全副武装,最大限度减小被感染的几率,整个引航过程中不顾烈日炙烤,全程站在驾驶台右翼甲板,在室外甲板温度超过45度的环境下指挥船舶进港靠泊,期间不饮水不如厕,经过数个小时的精心引领,“白鹭”轮安全靠泊。紧接着,鲁长成按规定完成消杀,乘坐负压专用车辆转运到定点酒店隔离……
2021年6月29日,钦州引航站接到印度尼西亚籍“福运”轮靠泊申请。此前,曾有确诊船员近期到“福运”轮上工作,如果继续引航,存在感染的风险。在知悉调度正为 “福运”轮靠泊计划排班犯难时,覃政凡主动申请引领 “福运”轮进港靠泊,结束引航时,覃政凡全身湿透,衣服挤出了水……
为生命引航,护船舶平安,齐冬林、方卫平、鲁长成、覃政凡是我国引航员的缩影,在他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曾听闻的名字奋战在水上交通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的第一线。
为降低感染风险,引航员须全身防护、原则上不在船上就餐,且尽量避免在船上如厕、休息。据统计,引航距离最长的长江引航员每次引航平均在船时间约9.6小时。在长时间引航和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他们容易出现身体脱水、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秋冬季来临时,还可能出现低温冻伤等问题。
为站好“水上国门”防线第一岗,引航员在海关未检疫的情况下登轮引航,工作难度持续增加。目前,各引航机构实行“14天一线引航+7天定点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闭环管理,专班人员每48小时进行一次例行核酸检测。该模式下,人员轮转速度减缓,专班引航员不得不实行对班工作,平均每班一半人员用于引航一线,一半人员处于集中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状态,工作也极为辛苦。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疫情冲击,我国46家引航机构、2400余名引航员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高效、供应链上下游畅通、外贸易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