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是海南黎、苗族的聚集地,素有“森林王国”“绿橙之乡”等美称,是养育海南的生命之河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与琼海、万宁、白沙、儋州等9个市县连接,是海南省南北向和东西向交通的交汇地,国道224(海榆中线)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构成以县城为中心的放射状干道体系。随着海南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完善,琼中县已成为海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琼中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为要求,通过持续不断抓建设、抓管理、抓养护、抓运营,全县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进一步提高,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路网密度进一步加大。

以建为基础,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作用

以“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牵引,加强大局统筹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超前谋划部署,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当前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全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匡算总投资约123.6亿元——

一是优化高速公路网布局,协同白沙推进什运至白沙高速公路鹦哥岭隧道及连接线新建工程,推进琼中互通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水潮互通及连接线新建工程,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

二是构建发达的干线公路网。强化琼中对外联系通道功能(S215、S304、S307等),实现我县与相邻市县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

三是开展高质量 “四好农村路”工作,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对全县144座漫水桥,分批改造。到2025年,基本建成内通外畅、服务优质、功能完备、智慧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综合运输服务一体高效、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我县打造中部交通枢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以“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带动,充分发挥“公路+”模式

“公路+产业”:营根镇什那难村生产道路硬化工程项目为乡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起点平交水潮巷水泥路,终点至什那难村水泥路,路线全长1.795公里。通过项目实施,加强乡镇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解决了约300名村民的出行条件,另一方面为村民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道路沿线地区的农业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道路两旁经济平稳增长,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改善传统的有资源无运输条件的情况,给村民带来申通与拓宽商品流通渠道,使农副产品较好进入流通领域,改变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进而增加村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公路+旅游”:结合全域旅游规划,打造了“奔格内”什寒乡村旅游、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并配套修建了景区旅游公路,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投入14多万元加强对海榆中线K162至什寒村委会公路的道路工程、安全防护工程、路面排水工程等进行改造,以满足中、小型客车通行要求,保障游客旅行安全,使旅游景区的开发摆脱了基础设施的制约。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也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聘请多名脱贫户参与经营,旅游景点的开发对当地群众就业及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细化质量安全管理,权责一致分工到人

为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路,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琼中县成立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做到了质量安全监督职能到人、责任到人。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加大巡查力度,消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在监督过程中要求参建单位执行“质量先行”的方针和坚持“质量、安全两手抓”的原则,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农村公路建设市场信用评价机制。坚持农村公路“七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有效地提高了群众参与质量监督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以管为措施,有关部门多措并举齐抓共管

一是率先在全省出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公路条例》,印发《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制定《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等有关政策措施,为农村公路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县人大常委会每年还组织开展《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公路条例》贯彻执行情况检查,促进《条例》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联合抓好源头治超、违法超限运输及其他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等行为,加大对交通主干道超限超载车辆检查力度,坚决卸载超限超载货物,同时在中线高速琼中出口设了治安一级查控卡点进行联合执勤,每月定期巡查一次,同时结合不定期检查,有效维护了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

三是由县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落实,制定《琼中县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彻底消除公路沿线“脏、乱、差”现象,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四是启动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开展路网规划编制,推广使用“路长制智慧平台APP”,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系统化、模块化、智能化,目前基本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信息数字化监管,同时开展全县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实现路网情况“底数清、情况明”。

以养为手段,创新养护模式,提升养护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以“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县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的基层管理优势,提高村民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每年与各乡镇、县属农场签订养护合同,明确养护职责,加强检查考核,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巡查制度,成立养护指导组,每月巡查,半年检查,年终考核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乡镇年终绩效考核范围。

二是创新农村公路养护模式,采取专业养护、承包养护、购买社会服务等模式,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加强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县财政年初将养护资金一次性拨付乡镇,由各乡镇根据养护管理相关制度统筹安排资金支出,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每年开展对公路养护工作和资金使用检查,确保公路养护成效和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三是及时修复农村公路水毁工程,消除安全隐患。由地方公路养护服务中心组织各乡镇进行摸排,目前2024年已开工修复农村公路水毁工程项目2个,同时结合新一轮摸排行动,对辖区内的项目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谋划。

以便为目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2021年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已经实现AAAA级水平。当前琼中县共有客运班线34条、公交班线8条、客运车辆56辆、公交车29辆,出租车5辆,农村客运候车亭48个,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为保障琼中县通车成果,琼中县建立了公交和农村客运财政补贴政策和机制。

“多站合一、一站多用”建设发展

目前琼中县客运站已具备客运+寄递“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的功能。琼中县依托琼中客运站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邮政、供销、旅游、商务等部门协同机制,统筹各类资源,按照“村邮站+便民服务站”等模式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实现标准衔接、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在保障农村旅客乘车需求和出行安全的前提下,推广应用客货兼顾、经济适用的农村客运车型,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推广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促进全县城乡人员流动、物资流通,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城市消费,推动商贸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同时琼中县正在黎母山镇和上安乡建设“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的多功能客运站。

琼中县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为总体目标,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让农村公路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