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市地处海南省西南部,是面向东盟国家、南太平洋、印度洋的西南门户港口城市。近年来,东方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组织领导,聚焦推进乡村振兴,聚力高效治理,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压茬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助推海南自贸港“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府主导明晰权责

东方市政府将“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和“路长制”领导小组,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路长的“三级路长”组织体系。2017年以来,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列入重点工作任务,成立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交通、发改、财政、公安、住建、农业、商务、邮政等部门责任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成立全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组,严格监管严守规范,严把工程质量安全责任“总开关”。通过强化合力攻坚,单一部门管理的模式转变为综合管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乡发力、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强化政策保障落实责任

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相继制定了养护管理、扶贫攻坚战农村公路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工作方案以及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多管齐下全力助推海南省农村公路六大工程顺利实施

贯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印发“路长制”长效管理、养护与管理考核等方案,将“四好农村路”工作纳入实绩考核,连年将安防工程和危桥改造项目列为市级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以考核通报与激励制度压紧压实责任。

严格贯彻专项资金帮扶政策,大力支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列入以工代赈项目。严格落实信用评价工作要求,做到客观公正评价企业信用状况并在招投标领域规范应用。

强化科学规划引领发展

依托西环高铁、环岛高速、225国道、通用机场等互联互通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编制《东方市农村公路网规划(2023—2030年)》等文件,加强公路规划与国土空间、镇村布局、乡村建设、农业产业、旅游发展等规划衔接。完善路网布局,提升进村入户覆盖率,提高公路等级,农村公路里程将达280公里,比现状县道网规模增长554%,四级公路及等外公路基本提升为三级及以上标准。

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日益完善

在荣获海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基础上,东方市积极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提升公路覆盖深度和综合服务水平。以农村公路六大工程为契机,实施建设里程约802.5公里,改造桥梁约1501.5延米,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建制村通车率达100%,行政村道路基本实现6米宽双向行车道,提升了各镇村至普通国省道、县道及等级公路的通达广度,打通了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如白查村的人民群众在公路通达后加强经济作物种植,村民人均收入从通路前1560元提高至8260元,全村11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科学规划建设服务于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合作共建产业园—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的发展道路,助力地方经济和营商环境持续向新向好

交通先行促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立足“山水林田湖海岛”自然资源禀赋,发挥“路衍经济”效益,形成“交旅融合”发展样板,促使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事业快速发展。鱼鳞洲和花梨谷景区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一起去村游”线路;花梨谷景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十佳典型案例;黄花梨山庄和鳄珍鳄鱼产业园分别被评为五椰、四椰级乡村旅游点;俄贤岭“海南小桂林”和花梨谷景区分别获评2023年海南“十佳”网红打卡点和康养旅游基地。

路通百业兴,不仅为游客提供景色直达快旅慢游舒适便捷的良好体验,且能让乡村旅游资源更容易“被看见、被感受”。在产业发展方面,纵横交错的路网解决了制约车辆、机械进出运输瓶颈,打造的南繁育种—种源基地,兰花、火龙果、香蕉、芒果等基地农业特色品牌呈“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在文化建设方面,逐步完善被誉为中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黎族“船型屋”传统村落—白查村周边的路网,观光采风的游客络绎不绝,黎族文化得以广泛推广及传承,为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贡献了交通支撑。东河镇各村(点)串成线,强化基层党组织提升乡风文明服务乡村生态宜居作用,连片打造(黎陶+木棉花+溯源)—东方版“桃(陶)花源”。在景区创建方面,结合东方特色文化打造的串联大广坝水库、俄贤岭“海南小桂林”、黄花梨庄园、环岛旅游公路和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精品旅游线路,是花梨谷、娥仙岭景区相继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的交通“助推剂”,且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俄贤岭旅游景区打造5A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硬件基础。

东方市以提高交通文化软实力,打造美丽农村路精品示范项目,构建起市域旅游的新格局。广坝至东河镇南浪公路和广坝至俄贤岭风景区公路(CQ72)于2020年、2023年相继荣获海南省“美丽农村路”示范路。

交通环境安全畅通便捷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为重要抓手,建立常态长效的市级、乡镇、村委三级交通安全管理联动联治机制,打出一系列高效治理“组合拳”。

强化社会力量加持提升管养能力。探索引入专家指导或第三方机构辅助的工程监管模式,采购第三方试验检测和审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支持村民代表参与工程监督实施及项目验收,鼓励群众监督并开门纳谏。

动态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积极实施为民办实事、乡村振兴工程和台风水毁修复工程,推进漫水路桥梁防治灾害改造。挂牌督办事故多发路段整治,紧盯通客运班线和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在灾害性天气期间的安全隐患排查、防护及应急保障。落实农村公路桥梁限载标志和桥梁信息公示牌设置。

推进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灯万带”工程。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建设农村平交路口“一灯一带一镜一标志”工程,提升了农村路口行车安全条件。

加强交通安全联合整治与宣传引导。根据“交通+公安+农业+应急+教育+综合执法”各部门权责组合,开展“30天”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源头隐患清零、公路安全防控等“六大”攻坚行动和“安全生产月”“路政宣传月”等活动。

大力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三创”工作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利用“三创”督查考评方式整治乡村路段路域环境。

深化科技赋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开展“四好农村路”综合监管平台操作培训,各乡镇及道班养护人员已能够使用该APP实现及时上报巡查、应急处置等工作。开展自动化检测,2022年,全市农村公路PQI均值84.26,自动化检测覆盖率100%,为科学养护决策提供重要抓手和数据支撑。

建成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贯彻国家公交绿色发展战略。印发《东方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完成智慧公交系统“3321”工程,对公交运营服务进行调度与监管。开通公交线路41条,“家门—校门”公交出行示范线路2条,直达景区公交线路3条,镇村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建制村通车率达100%,缓解了用工难、上学远和运输不便等问题,城乡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且有机融合。实施学生或群众乘坐公交享受半价,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免费乘坐公交车的优惠政策,公共交通满意度连续上升。

谋划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着力推进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实现邮政快递搭乘“公交”进村,建立县级物流中转、乡镇分拨、村级末端配送设施网络体系,全市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100%,乡镇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100%,截至2023年底,村村通公交车快递邮件进村共35156件。完成城乡货运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对车辆信息、装载物的掌握。开通客运班线13条,客货邮合作线路3条,以提升交通服务供给助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2021年,东方市获评海南省首个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称号,为推进全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